今夏销售最火的服饰单品王者无疑是防晒衣。随着众多品牌的竞相涌入,防晒衣领域的厮杀也变得纷繁复杂,其中UPF值(紫外线防护系数)更是成为各大品牌展现各自科技实力的战场,持续走高的数值更是让市场显得“卷”动不息。
防晒数值的持续走高,各种功能性黑科技的迭出,是否能够为消费者带来一件真正称心如意的防晒服?夏季防晒服饰的研发底层逻辑又应朝着什么方向持续发力,才能避免“内卷式”恶性竞争?带着这些疑问,“材访”调研组分别对消费端、品牌端、研发端不同代表进行访谈,畅聊好防晒衣究竟要满足哪些因素。
从UPF40到2000+ 没有最卷,只有更卷
紫外线的暴露,短期内可能导致皮肤晒红,严重时甚至引发晒伤;而长期暴露则可能使皮肤晒黑,并加速皮肤老化等。随着防晒概念的持续推进,让防晒衣成为夏季衣橱必备单品。
作为品牌拉动夏季销售的王炸产品,抢占赛道的品牌数量近年来持续激增。户外品牌自不必说,运动品牌、男女服饰品牌、内衣家居品牌、线上平台兴起的新消费品牌,以及白牌代工厂纷纷加入,开启了赛道争夺战。
据艾瑞咨询《中国防晒衣行业标准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6年,中国防晒服配市场规模可达958亿元,千亿赛道呼之欲出。
作为衡量纺织品防晒性能的重要指标,UPF(紫外线防护系数)其数值的高低也体现了对紫外线的防护效果。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及纺织行业所制定的相关防晒标准,只有当纺织品的紫外线防护系数(UPF)大于40,且长波紫外线UVA的透过率小于5%时,方可认为其具备有效的防晒保护能力。纵观今年市场推出的防晒衣产品,在产品介绍中,UPF值已攀升至100+、1000+,直接高出国标40倍,甚至达到了2000+的惊人高度。
数字猛增的背后也让人产生怀疑:UPF值越高,防晒效果是否越好?超高防晒数值的服装其舒适性是否等比增长?
我国现行的防晒衣性能标准中,UPF值的上限被设定为50+。这意味着,在UPF50+的情况下,仅有五十分之一的紫外线能够穿透面料,相当于阻挡住了98%的紫外线辐射。真相终究会给“怨种”们来上一课:UPF50+对于日常通勤游玩完全足够,“50+”和“2000+”的区别,不过是2%的紫外线穿透,影响微乎其微。
高数值、科技名词背后的隐忧
“防不防晒不知道,又闷又热倒是真的。”最近在网上订购了一件大数值防晒衣的陈女士向记者吐槽道。
是什么原因会造成消费者这样的感受呢?据某功能性面料企业研发负责人分析,品牌方为了提高UPF值,往往需要采用更紧密、更厚实、颜色更深的面料来制作防晒衣。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仅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和售价,还可能导致消费者在穿着时感到闷热不适。
“某些品牌为了追求超高UPF值,会在面料后整阶段加入大量化学助剂,面料的透气度以及穿着者的体验感都会大打折扣,此外这些做法与行业提出的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显然背道而驰。”户外品牌风谜CEO周龙受访时表示。在其看来,品牌更应去引导消费者去体验一个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除了UPF数值、不少黑科技也充斥着防晒衣的宣传之中,在科技加持下,是否能达到是否真能创造一件酷暑下的扛打战袍呢?“动辄标价三四百的防晒服,批发价不超过60元,冰感体验、凉感粒子、快速散热等,大多是品牌溢价的噱头,一旦温度超过40℃,所谓冰感根本无用,还不如棉麻类衣服来得舒服。”面料研发人员的一番话给人的清醒感更为强烈一些。
场景为王,回归需求原点
在本次《材访》专栏发出的调研表中,消费者给出的心仪防晒服也有着不同的面貌:
反馈1:作为一个资深的户外玩家,小K一直想买一件在帽子或肩膀、手臂的位置具有防晒效果,服装的大身、腋下都是网孔类似分区域设计的防晒衣。
反馈2:作为一个文旅博主,肖女士6月末前往新疆进行拍摄。当地干热的气候让她更加想拥有一件强防晒,同时还能兼具亲肤舒适的防晒服,以缓解烈日照射后,皮肤的干燥不适。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心中也有一件防晒情衣。
不卷无谓的数值,不谈有条件的凉感,防晒衣的研发原点究竟应该如何定位?
作为一位服务过多家国内外知名运动户外品牌客户的资深人士,FLYTEC逸科技市场总监方嘉燕给出了她的观点:好产品首先要满足穿着者所处的场景。研发之初,品牌研发人员首先要对客户的使用场景做出有效勾勒。不论是都市白领穿梭于车站与办公室间,还是海岛度假者沐浴在阳光与海风之中,每一个场景都是对防晒衣设计的独特考验。
“当身处车站、办公室,我们可能需要一件兼具满足社交属性并带有基础防晒功能的服装,哪怕呈现的款式是件衬衫。但当身处海岛,人们所需的服装则要满足防晒、干爽、防风等更多的需求。”方嘉燕分析道。
正是这种对场景的深刻洞察,引领着FLYTEC逸科技在防晒产品的研发上采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系统思考方式。“我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框架,而是从穿着者的实际需求出发,先深入了解他们的身份、他们所处的环境,再以此为基础去挑选面料、研发技术、赋予产品多样化的功能。”
尽管赛道刚起,但同质化问题已然凸显,仿佛业界对于防晒衣就该是某个固定的模样。“这正是我们打破常规、寻求突破的机会所在。”方嘉燕憧憬道。“当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消费者对防晒衣的真实需求,将那些被忽视或压抑的需求才能被一一挖掘出来,并重新整合进设计之中。你会发现,原来防晒衣还可以有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可能性。”
细节设计轻薄时尚 引领产业革新
回溯防晒衣的起源,源自户外经典品类——皮肤衣,集防晒、防风、防水于一身,且设计轻巧易携,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的天气环境。针对防晒衣普遍存在的“闷热”痛点,用户渴望的远不止是一件防晒衣,而是一件既能高效防晒又轻薄便携的“第二层肌肤”。因此,便捷性成为面料研发的首要原则,确保防晒衣在保持高效防护的同时,也能轻松融入用户的日常生活。
“针对防晒衣易闷易粘的问题,仅仅追求面料的轻薄是远远不够的。过度轻薄往往导致面料在出汗后紧贴皮肤,带来极度不适。为此,FLYTEC在面料选择上格外注重其干爽性能,通过引入高端微皱感处理或面料微肌理设计,为肌肤与衣物之间创造微妙的空气层,有效避免黏腻感,确保穿着体验的舒适与干爽。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分区设计成为防晒服领域的又一创新趋势。FLYTEC研发团队将智能穿戴科技的设计理念融入防晒服中,根据不同部位的防晒需求和透气需求进行差异化设计。”方嘉燕补充道。
如今,防晒服的研发正引领着产业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多方的交流,《材访》调研组感受到:轻薄透气、干爽舒适、分区设计以及时尚融合等创新元素的融入不仅提升了防晒服的功能性和舒适度更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升级与转型。
我们相信未来,防晒服将不再仅仅是一件防晒用品,而将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一种时尚潮流的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