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在变,生活习惯也在变。
俗话说:“七十不添衣,八十不祝寿。”
到了老年,尽量过简单的日子,不办大型寿宴,比较好接受。毕竟当下的人,不是谁都爱热闹,亲戚朋友也各奔东西,聚拢来也不容易,耽误事;老人也不必因为寿宴,折腾身体。
这不添加衣服,似乎就不那么好理解了。毕竟大家都富起来了,买衣服是不成问题的。尤其是一些退休老人,一个月买几件衣服,都毫无经济压力。
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老人,过了七十岁之后,就基本上不添衣服了。原因有好几个,都很现实。
01
年纪越大,生活越抠,买啥都舍不得。
有的老人,一辈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日子过得抠抠搜搜。
曾经因为儿女要读书,要买房等,不得不抠门。恨不得把生活中的每一分钱,都留下来。儿女的难处,帮一点是一点。
后来儿女长大了,自己也老了,应该享清福了。但是“习惯成自然”,抠门的样子,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更加严重了。
常常看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也会去翻垃圾桶,穿着也很陈旧。但是他们真的不穷,甚至都有几十万的存款。
这样的老人,就是有人送新衣服给他,他也不会穿,而是放在柜子里,锁起来。一不留神,衣服就压箱底,五六年都有可能。
02
身体虚弱,自认为活不了多久了,没有必要添衣服。
在古代,人均寿命很短。因而有了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七十岁是一个很稀罕的年纪,七十多岁的老人也是为数不多的群体。
要活到八十岁,那就更难了。毕竟,医疗条件有限,还时不时就战乱。遇到干旱、洪灾,抵御能力也是很有限的。
因而,古人到了七十岁之后,很少添加新衣服。把穿洗衣服的机会,留给子孙更好。
新衣服穿不了一两年就因为老人过世,丢了,也真的很浪费。若是老人持续性做新衣服,也会导致家庭变穷。
古人做一件衣服,需要织布,裁剪,不便宜,也要消耗很多时间。
回到今天,衣服容易得到,但是很多老人,过了七十岁就进入了苟延残喘的阶段。穿什么,已经不重要了。
身体的状况在迅速下滑,这就预示着人告别红尘,进入了倒计时。也许一两年,也许几个月吧。
把过去的衣服收罗起来,能应对余下的日子。把钱财留住,给子孙花,也算是积德积福。老人常常会这样考虑。
03
前面几年,库存的衣服太多,余生都不缺衣服,自然就懒得买了。
我的祖母,有四个儿女,孙辈六七个。因此过年过节,送衣服的人就多了。
祖母平时很节俭,因此把衣服都整整齐齐地放在柜子里。
到了七十岁,祖母就告诉大家,千万不要送衣服了,过去的“新衣服”,都有二三十件。
祖母从七十岁到过世,把柜子里的衣服,轮番穿,也就过去了。虽然衣服是旧的,但吊牌都还在,也算是很体面。
类似祖母的老人,应该有很多。他们不再下地干活,只是每天出门走走,在家休息,对衣服的要求不高,衣服磨损也很低。
有人说:“衣服不是穿烂的,而是洗烂的。”
确实是这样,不干农活的人,衣服洗一次就损耗了,穿起来,反而没有损耗。
根据自己的衣服储存情况,不再添加衣服,这是很明智的选择。毕竟,子孙送衣服,是孝道,但是这份孝道,老人不再那么期待了。
与其把钱浪费在衣服上,不如子孙自己留着,做点别的。老人自己,也是如此,早已放下了“买买买”的想法。
04
一直穷困,余生养老都困难重重,衣服只能将就。
在经济条件变好的今天,不是所有的老人,都晚年幸福。
有的老人,一辈子都不会退休。依靠儿女给的一点点赡养费,保证生活日常;依靠自己种地,减少吃喝的开销。
甚至有一些老人,七八十岁了,还在街上,贩卖小菜。这日子,苦得如黄连一样。
一把年纪了,还要赚钱,若是不抠门一点,恐怕余生会更加困难。毕竟,岁月不饶人,总有一天会干不动。
我的大舅妈,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她晚年,还住在土砖屋里,一个月的开支,控制在两百元之内。
很多亲戚,知道大舅妈的情况,送很多旧衣服给她。因而,也能穿暖,但是添新衣服,基本上的不存在的。
真的不要因为自己富起来了,有退休金,就认定天下的老人,都随时可以买衣服,住高楼,去跳广场舞。还去旅游。
老人之间,也是有区别的,在经济上,都有三六九等。不能一概而论。
05
“七十不添衣”,这是一句俗语,不是老人生活的绝对标准。
按照自家的具体情况,去安排衣服,这才是理智的做法。
当然,不管家庭多富有,也建议老人们过简朴的生活;若是自己的钱确实花不完,也去帮一把困难的老人;遇到穿着破破烂烂的老人,千万不要嘲笑。
人老了,也不要随意穿衣服,应该有更好的形象。比方说,暴露身体的衣服,就别穿了,太庸俗。
也建议子女们,理性对待老人穿衣的问题,不能一厢情愿地买衣服,非要老人穿上不可。学会提前沟通,很重要。
一个家庭,生活简单,衣服干净,和谐美好。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