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冬装搭配 / 壮族女装,壮族女子服装图片

壮族女装,壮族女子服装图片

这是一套过去和现在的壮族妇女服装。因为博物馆的藏品承载着那个特殊时代“前世”变迁的痕迹,博物馆的藏品见证了壮族服饰不断增强的生命力。从原创到融合。

故事背景

故事中出现的壮族服饰来自龙胜自治州龙脊地区。龙胜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管辖,月城岭山脉西南麓,湖南省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壮、侗、苗、瑶等少数民族世代杂居。龙胜壮族人口3.3万人,是仅次于侗族的第二大少数民族。

龙胜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和壮族的聚集地,保存了很多壮族本土文化,因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局指定广西“1+”项目建立了民族生态博物馆。 10寸项目——流生龙吉庄生态馆。

龙翔龙吉庄生态博物馆

龙胜龙吉庄生态博物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吉镇龙吉村,保护区范围涵盖廖家寨、侯家寨、平端寨、和平寨4个村庄。居住在龙脊地区的壮族,完整地保存了梯田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石文化、歌舞文化、村长制度、饮食文化,是北方壮族的代表性民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龙翔龙吉的风景

这里的壮族服饰展现出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面貌,反映了壮族服饰在历史变迁中的变迁,是壮族服饰的典型代表。

清代龙胜装女子服饰的造型特点

漫步龙胜龙脊壮族村落,我发现与现代社会服装西化不同,当地壮族妇女穿着传统的“抹胸上衣+宽裤”式服装,即“你还能看到她穿着‘上衣’”。和裤装的组合风格随处可见。它被认为是龙二所部落的传统服装。但历史上,龙胜壮族妇女的服饰主要是“上衣、裙子”。

清道光、周承志编第《龙胜厅志》,内容如下:女子长发束于脑后,头戴银梳,银发簪,耳戴银环,胸前系花束腹。以及带有花卉褶皱的长裙。 “[1]

虽然龙胜已不再有此类造型的描述,但博物馆内的壮族服饰却印证了历史文献记载。广西壮族博物馆收藏的清代龙胜壮女装主要有蓝布双排扣上衣、绿布十字绣百褶裙、胸前绣有绿布口袋(图1)。类似于:010。 3万件的记载几乎是一样的,这也印证了广西壮族史书中记载的数据的准确性,推测这种服装是龙胜壮族妇女服饰的主要形式。能。清代群。

图1 清代龙胜壮族女装(桂民博藏000588-000592)

在这套清代龙胜壮族的妇女服饰中,与文献相符的不仅仅是“衣裙”的造型。服饰的细节也印证了该系列壮族服饰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首先,青布双排扣女上衣的正面没有图案,但下背部(图2)却被壮族妇女采用撕绣、绣花等技法进行了非常精致的装饰。毫不夸张地说,十字绣是一种类似于“天鹅绒”的花卉图案面料。图2 清代龙胜庄女服正反面

接下来,绣在绿色布料上的胸前口袋(图3)属于内衣,第一层贴在身上。外面穿一件绿色布料制成的双排扣女式上衣,胸前有一个蓝色布料制成的绣花口袋。 双排扣女上衣只有腰部有两个布扣,所以当人体移动时,胸前口袋上的刺绣图案就会暴露出来。 “胸腹鲜花”的表达堪称完美。

图3:清代龙胜庄胸前口袋

三是绣有青布贴花的百褶裙,褶子比较细,与融水、三江、龙胜地区苗族、侗族的百褶裙相似,比百褶裙更紧。因此,相对于苗族、侗族人的裙子只到膝盖,裙子长达80厘米,可以说是“薄褶”。又称“长裙”。再加上裙子中央的十字绣图案,真是符合“针百褶长裙”的形容。

图4 清代龙胜庄女裙正面图(000589)

此外,收集这套服装还附送2条银项链和6个银发夹。据文献记载,她留着长发,束成发髻,佩戴银梳子,戴银发夹,耳戴银环,下身穿着天鹅绒花卉面料的长短裤,胸前系着花卉束带。精致的百褶花裙

清代隆盛壮族妇女服饰结构的文化意义

平面外观

清代龙胜庄女服的二维外观规整有序,从正面外观(图5)可以看出,上衣的正面结构由领、身、袖组成。我明白。然后将其插入两侧。上衣的衣领、袖子和下摆饰有刺绣和镶边。门襟中间有两颗布纽扣。

图5 清代龙胜庄女装(正视图)

上衣的背面展现了领子的特点。这是因为衣领背面有一个下方7厘米、两侧各5厘米的间隙(图7)。安装后,当变成平面显示器时,它就变得不可见了(图6)。女装的后背结构比较复杂,采用了贴布、刺绣、拼接等多种工艺。

图6 清代龙胜庄女装(背面)

主要结构图

清代龙胜装女装的主体结构图(图7)表明,它显然属于中国传统服装稳定而古老的“一体十字形平面结构”[2]。衣身采用中心线从前后连续剪裁,衣的左右裁片各为一块完整的布料裁片,与衣身相连的左右袖子也是一块完整的布料裁片。完整的面板由织物制成。

图7 清代龙胜壮族女衣主结构图(000588)

关周义

通过对其主体结构的分析,揭示了清代龙手庄女服饰的特点。根据女装的测量数据,衣服两侧都有耳朵,缝份约为0.5厘米,所以宽度约为35厘米。后身下半部外观由织带、十字绣装饰布和宽约10厘米的条纹织带组成。经过对上衣背面内部结构的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后备服的基材与主体面料是相同的棉、麻、毛面料,宽度约为35厘米。厘米。由此,我们确定它是土布。

有趣的是,上衣的左右袖子是一体的,所以成品袖长为29cm,袖口从内侧向后折5cm时实际结构袖长为34cm。结构袖长34cm,成品袖长29cm。对上身面料分析发现,图7中的左右衣身部分、衣身平纹刺绣基材、左右衣袖部分均由蓝色、黑色麻布制成。您可以根据面料和经纬线的粗细来确定生产厂家。 它们可能是用同一块布剪下来的。

衣服的左右裁片、衣服背面的刺绣基材、袖子都是由成品布料裁片缝制而成。面料的完整运用以及缝线和开口边缘的稳定性是关手衣的关键特点之一。

关于关雎仪造型的记载,有记载于《龙胜厅志》:《关雎仪》[3]。

东汉《山海经》:有胸穿的人,“胸前一直穿到后背”[4]。

后汉杨符试图从服饰的形式来解释,但他将“穿胸者”与岭南百越部落的服饰联系起来。

据严复《淮南子·地形》卷790引述如下: “穿蒙胸者,要用二尺布缝制衣服,遮住两个头,中间开口,将头刺穿。”这样,乳房就不会被刺穿。 [五]

这类服饰是坎舒袍的典型造型,只不过早期的坎舒袍没有裾式,而是“两头收宽,中间敞开,胸口贯通,不凸出”。无论杨符对《太平御览》中“刺胸之国”的解释是否准确,其解释的依据是杨符是后汉时期的番禺、南海郡人。来自中国王朝时期的番禺、南海两地。他当时所见所闻的岭南百越人的服饰,被发现是汉代岭南百越人典型、常见的服饰形式。

另外,第四组第二组展示了1976年至1979年出土的贵港市罗波湾一号汉墓出土的带柄漆铜管的纹饰[6](图8)。人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是人形,第四组第一个人物穿着与其他人物不同的袍子,明显是袍子的形状。根据漆铜管拓片观察,推测袍服为汉人,裤子的上下为越人。由于壮族起源于古越人,关守衣是秦汉时期壮族先民服饰的基本形式。

图8 用于吊梁的漆铜管及其印刷图案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织物的可用性非常宝贵,因此在制作衣服时,我们试图尽可能少地损坏织物的完整性。无论您是在第一片上穿纬线(照片9)还是在第一片上穿经线(图10),最重要的规则是使用织物的整个宽度。

图9 水平纱线穿过第一层涂层

图10 穿过第一层涂层的垂直螺纹

如今,在西南地区佤族的传统服饰结构中(图11),将经线穿过茄克的制作方法清晰可见。清代龙胜壮族妇女服饰——关首服饰,是由垂纱关首服饰发展而来,体现了对秦汉壮族先民服饰基本造型的继承和发展。

图11 佤族第一件长袍(经)

(北京服装大学·国家服装博物馆藏)

参考

[1](清)周承志编,《异物志》,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好古堂刻本

[2]刘瑞璞,邵心艳,马凌,等.中国古典服饰结构研究:清末民初典型服饰结构考证[M]第1版。 古明保社, 2009:107

[3] 郭璞(金)着,《山海经》,卷六,海外南经,诗部系列,景明成化本

[4](西汉)刘安撰,(东汉)高远笔记《龙胜厅志》

[5]杨复,《异物志》,太平御览,第790卷,来源:王明坤,《刺胸者》辨析[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08):6

[6]林强、姜廷玉,贵港市罗泊湾汉代墓葬[J],中国文化遗产2008(10):50-54

[7]刘瑞璞,邵心艳,马凌,等.中国古典服饰结构研究:清末民初典型服饰结构考证[M]第1版。 古明保社, 2009:107

[8] 龙胜县志编纂委员会,龙胜县志,第1版,上海:汉语词典出版社,1992:2。

信息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博物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服装搭配_服装搭配的技巧_衣服的穿配法_服装搭配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apei.com/3328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