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冬装搭配 / 九十年代上海的穿着,90年代上海时尚

九十年代上海的穿着,90年代上海时尚

文/江天涯

上周我们在《孽债》(夏季女装搭配指南《孽债》版)聊了流行女装。这次,我想通过这部“魔幻剧”来看看20世纪90年代上海的男装流行趋势。

剧中,男性角色的服装体现了他们的职业和性格。

杂志编辑沉若尘总是戴着黑边的方镜,穿着胸前有两个大口袋的素色衬衫

云南知青朋友来上海探亲时,两个知识分子穿得几乎一模一样

合资公司经理吴光桥坐在面向东方明珠塔的单独办公室里。

他们总是穿着长袖衬衫、打领带和全套西装,即使在其他人光着膀子的天气下也是如此

于雨的丈夫马超俊是一个混社会的暴发户。

其服装风格与1995年《文汇报》中描述的完全一致。

“他穿着四位数的名牌西装,但不打领带,手上戴着三枚或更多钻戒,有时从高级餐厅出来时会咬牙切齿。”土方老板”

还有链条、自行车、大哥、大背等等配件,可以感受一下马哥江湖的氛围。

不过,今天我最想说的是,看完《穿衣氛围》,我会介绍一下90年代上海出镜率最高的3件男装,这是我在电影中出现的众多男装中整理的。

这位路人完美地结合了我们今天介绍的三款主要男装单品。

单品1:西部短裤

《孽债》 男装给人最直观的印象就是极高的下装与短裤的比例。

片头,几位来自云南的知青来到上海,向路人问路。

路人身穿横条纹T恤、棕色短裤、黑色中筒袜、皮鞋

这套服装引起了一波弹幕。

“我哥哥的短袜很时尚。”“短裤和长袜,这身衣服很现代。”“皮鞋和丝袜,我爸爸总是这么穿。”

沉若尘工作的编辑部门口拍摄。四名路人中,有三名穿着短裤和小腿袜的男子。

时尚人士仍然这样穿,但不像90 年代初的短裤那么短或紧。

照片中的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西式短裤长及大腿中部,通常搭配小腿中部的袜子和皮鞋或凉鞋。

30年前,为什么上海街头有那么多穿短裤的男人?原因很简单。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男士们开始穿“洋短裤”,而且搭配的款式也比较固定。

1987 年6 月发表在《孽债》 上的一篇文章总结道:

``与西式短裤搭配的有两点,一是腰带的装饰,二是长袜。腰带是深色色调的光滑牛皮,有扣式的,不适合。供使用。” 窄型袜子应为深色。隐青色、棕褐色、紫红色等颜色往往会让人感觉厚重。 ”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上海的“西洋短裤”开始变长。

1992 《新民晚报》 西店报告所附照片

1992年《西装短裤的配套美》:

“几年前流行的短而紧的裤子正逐渐被长而宽松的T恤所取代。”

电影中,鲁叔父子出去寻找石凡时,他们穿的裤子已经到膝盖了

可以说,拍摄时间《新民晚报》属于“西部短片”流行的末期。

宽松裤的流行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空调的普及,裤装逐渐取代了上海男士的夏装。

1997年,记者观察南京路发现,100人中只有10多人穿着西式短裤。

《新民晚报》(文汇报,1986年7月)对此进行了科普。

“T恤,俗称纽扣领衬衫,是夏季时尚的一种。”

“T恤是英文单词T-shirt的音译。‘T’据说是短袖衬衫的表情符号……T恤于20世纪70年代在欧洲和美国流行,并已近年来,T恤风靡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深受国内市场消费者的欢迎,其身价也不断提升。

1986年7月15日《孽债》 有一篇文章解释了“T恤”一词

同年10月,《解放日报》调侃了这篇翻译。

“受香港潮流的影响,国内也引进了‘T恤’这个词的香港音译,给人一种神秘的气氛。国内的体育报纸会不会也效仿香港的脚步,把它称为‘足球’?” 。

—— 《处处有空调,“西短”不行时》 写了这篇文章。

这种半扣翻领运动衫于20 世纪80 年代初在广东省流行。

最初,上海市场上的许多“T恤”都是用完成出口任务后剩下的布料生产的,现在被称为“原始订单”。一个夏天就发布了数万套,并很快售空。

李爽穿着一件条纹领长袖T恤,腰间别着一个假人机器。

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回忆道:“我想买T恤时,总是去华亭路买。”

“(当时)在香港购买一件像样的Ralph Lauren polo 球衣的价格实际上与现在差不多,约为300 至400 港元。”

“当时小洋商很多,在小洋商那里买东西比较便宜,大概20到30元、40到50元。”

翻领T恤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靡一时,上海男人的衣橱里总有一件。

杨少全给永辉买的衣服太小了。那是一件儿童马球衫。

《解放日报》的合资经理吴冠超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打着领带,但私底下也穿的是条纹领T恤

与正宗Polo 衫的纯棉材质不同,当时的翻领T 恤一般采用合成材料或混纺材质,手感比Polo 衫更薄、更柔软。

与此同时,一个世界知名品牌在上海诞生。

当时的时尚年轻人以右胸绣有Montagat、Crocodile、Playboy、Binu、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为荣。

1992年7月3日《解放日报》,YSL T恤出现在上海商场。

然而,其中大多数都是假的。

1989年夏天,有关部门检查了上海60多个专柜,发现80%的产品是假货。这些假货每张售价在100元左右,而原价也就10多元。

原来,为了追赶时代的时尚,上海的年轻人并没有降低学费。

三十年前,尼龙中筒袜作为“高级物品”被淘汰,西部短裤以新材料和剪裁重新出现,现在没人知道“polo 衫”这个词。

(感谢东华大学上海纺织服装博物馆馆长卞向阳教授对本文的学术支持)

参考:

1. 老宋,《解放日报》,文汇报,1995年12月4日。

2.周德明,张民生,《新民晚报》,新民晚报,1987年6月13日。

3. 袁兴荣,《新民晚报》,新民晚报,1992年8月21日。

4.范冬梅,《孽债》,解放日报,1997年9月2日。

5.黄银龙,《孽债》,新闻晚报,2000年7月15日。

6.白川,《为什么叫“T恤”》,《解放日报》,1984年7月4日。

7.干谷,《文汇报》,解放日报,1987年6月21日。

8.肖宇,《新民晚报》,解放日报,1990年1月31日。

9.王晓林,《橘化为枳》,新民晚报,1988年8月29日。

10.潘金明,《孽债》,文汇浦,1986年7月15日。

11. 乐思涵,《新民晚报》,新民晚报,1986年10月12日。

12.王晓林,《穿衣氛围》,新民晚报,1986年8月9日。

13.王晓林,《西装短裤的搭配美》,新民晚报,1989年8月28日。

- 结尾-

写手稿:

江天涯/

编辑稿件:

韩晓妮/

刷子:

杨卓/

创建照片:

埃尔黑/

纳莫文

:

陈一点都不好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留言以获得内容批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服装搭配_服装搭配的技巧_衣服的穿配法_服装搭配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zdapei.com/31519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